AI新时代:三大成长股Twilio、Recursion和C3.ai深度解析

文章目录(点击直达)

从通信到医药,再到企业智能:三大AI巨头的投资潜力

AI新时代:三大成长股Twilio、Recursion和C3.ai深度解析

市场宠儿如Nvidia和Palantir仍具投资价值,但新一代赢家正崭露头角

毫无疑问,NvidiaPalantir Technologies等市场宠儿依旧是稳健的投资标的。然而,经历了数年的强劲上涨后,这些热门股票开始显现成熟迹象。或许,是时候将目光投向下一代潜力股了。

以下是三只值得长期持有的优秀成长股,毫不意外,三者均为人工智能(AI)相关企业。

1. Twilio

回顾过去,Twilio(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:TWLO)确实走在了时代前列。

这家成立于2008年的云通信平台,实现了企业与客户之间多种互动的自动化处理,包括短信、网页聊天,乃至基于语音识别技术的通话交流。在很多层面上,这就是人工智能,只不过当时尚未被普遍认知为AI,因为像OpenAI的ChatGPT和谷歌的Gemini(原名Bard)这些更广为人知的AI平台,直到多年后才推出。

当然,现今的AI技术远比Twilio最初的解决方案强大得多,技术不断迭代升级正是常态。因此,Twilio正在其应用中融入更先进的AI,如客户服务聊天“机器人”,能够与客户进行实时互动,仿若真人客服。同时,公司的Flex联络中心技术支持对客户进行深度分析,能够预测客户需求并挖掘交叉销售和追加销售机会。

对投资者而言,最重要的是这些努力正在取得成效。第一季度客户数量达到33.5万,同比增长7%(去年同期为31.3万),收入增长12%至11.7亿美元,延续了持续稳健增长的良好势头,预计未来数年仍将保持增长。

AI新时代:三大成长股Twilio、Recursion和C3.ai深度解析

随着AI驱动的客户服务逐渐成熟并被验证,Twilio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为其提供了强大市场竞争力。根据Roots Analysis的预测,AI服务代理行业年复合增长率将达36.5%,Twilio有望在其中赢得超出平均水平的市场份额。

2. 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

鉴于AI已展现出的能力及其持续进化,很多人认为AI用于新药研发只是时间问题。

而这未来其实已经到来。Recursion Pharmaceuticals(纳斯达克代码:RXRX)正是这样做的公司。该公司利用庞大的6500万GB生物、化学和分子数据,通过其Recursion OS平台,能够在数天内完成传统上需数年时间的药物试验模拟。

需要明确的是,Recursion的技术无法替代实际临床试验——患者测试依然是满足监管要求的必需环节。但正因如此,包括罗氏、赛诺菲等大型制药公司依旧采用其平台,目的在于通过低成本高效的平台,优先筛选最具潜力的药物候选,从而最大化有限研发资源的利用率。毕竟,90%的临床试验以失败告终,使得获批药物的平均研发成本高达20亿美元。

Recursion自己也在开发多款药物,其中三款是处于早期临床试验阶段的肿瘤药物。

这只股票并非轻松持有。公司当前尚未盈利,预计未来数年仍会亏损,带来较大股价波动。不过公司进展明显,分析师预测其收入到2027年将增长三倍以上,亏损将减半。投资者需以长期视角来承受未来可能的波动,等待市场对其研发进展的肯定。

3. C3.ai

最后,将C3.ai(纽约证券交易所代码:AI)加入你值得买入的长线成长股名单。

这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,但市值仅约30亿美元,相比前述Palantir(同为竞争对手)体量小得多,最新财年收入仅3.89亿美元。

但别被规模迷惑,C3.ai在行业巨头林立的环境下依然能实现增长。去年收入同比增长25%,分析师预计未来三年将保持相似增长速度,助力公司扭亏为盈。

这种看似意外的增长,反映了企业级AI解决方案的逐渐普及。尽管AI话题热度极高,美国仅约10%的企业实际采用AI技术,大多数企业仍未进入AI应用阶段。即便是许多科技公司,也未广泛使用。原因之一是像Palantir Foundry和AIP这类强大但复杂的平台远超多数企业需求,而C3.ai则专注于超过130款较为简洁的行业特定应用,如需求预测、物流优化、预测性维护和客户关系管理等。

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,企业级AI市场将以近19%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至2030年,C3.ai具备非常光明的长期前景。而从短期来看,分析师当前12个月的目标价为29.43美元,较现价有28%的上涨空间。

本文由:雷曼配资 汇编自权威媒体及持牌金融分析师,版权归原作者和网站所有。

雷曼配资网站不对文中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负责。本文旨在信息传播与分享,不构成任何证券、金融产品或工具的邀约、招揽、建议、意见或任何保证,雷曼配资不为任何公司、券商、金融产品背书。投资有风险,客户应衡量自己所能承受的风险独立作出投资判断,如有疑问,请向独立专业人士咨询。免责声明
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ll.blog.ohosure.org/7684.html

(0)
上一篇 1小时前
下一篇 2025年5月29日 上午2:51

相关推荐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